如何用 Marginnote 做实用性强的思维导图(理论篇)


iphone mindmap

前言

学习如何学习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技能    - -托尼・博赞 英国心理学家,思维导图的发明者

现今全世界有 2.5 亿人在用利用思维导图工作、学习,其作用和影响不言而喻。然而大部分人都只处于知道这么个有用的工具,却只是浅尝辄止,停留于概念阶段,握着屠龙宝刀却不用。 相信大部分人不是不想用,而是不会用:用了之后发现实用性不高,或者说回报付出比太低,还不如不用。本文从以理工科的学习为对象,着重分析思维导图本质的概念, 然后从实用的角度分析用思维导图做笔记、复习等的优缺点,并且给出改善实用性的办法。

本文面向的对象

知道思维导图有用却不想动手做的理工科人:

对于还不知道思维导图概念的读者,推荐首先阅读思维导图入门的相关书籍或者博客。

为什么大多数人做思维导图是在降低效率?

一般怎么做思维导图?

思维导图有助于理清思路,加强对知识的理解,相信很多人都尝试过。这里分析下一般是怎么尝试制作思维导图的。

什么时候做?

学完一部分知识,告一段落的时候,需要总结起来。听说思维导图很实用,于是花上半天,得到一幅精美的触须图。不记得过程了,只记得当时大汗淋漓,气喘吁吁。

遵守什么要求?

只列关键词。

用什么工具?

用纸、电脑、平板等各种工具都有,他们只是个介质。不过从易保存性和制作简易性出发,现在应该多数人都选择用软件来制作了吧。 比较有名的软件有 Xmind, Mindmaster等。

做的什么形式?

这里就分流派了:

相信很多读者都是从绘画派转型到了逻辑派,然后再放弃的。貌似上述过程也没有什么毛病,但是为什么没有大家传的那么神奇呢?

上述做法有什么弊端?

上述做法的确符合托尼的书中所描述的内容,但其实最大的问题是:做思维导图前的目的不明确,并不是过程不明确。比如,我的目的是做一个简单的总结,为了知道这一块有哪些大的知识点, 那就没必要全部知识都罗列出来;如果目的是为了应用,那么知识的前提和应用例等也应该在思维导图上有所表边。思维导图根据目的不同,做出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。

也就是说:大部分人没想清楚自己的目的就做了思维导图,最终发现做出来的东西没啥用。就像用铁造了一把剑,却说切菜不好使。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做出来的东西最终却只能放着落灰,还不如不做。

思维导图如何应用在理工科学习上?

学习过程中输入的表现形式

讲一个简单的机器学习例子。经常我们能看到的文章或者书籍,都是以下面的方式陈述的:现实中需要给数据分类的问题很多,但是每组数据都靠人去分类很麻烦(问题的背景), 想用一个简单通用的算法来解决(问题的引入)。首先分析简单的情况,线性分类器(解决方案的引入),线性分类器的原理是利用最小二乘法等来实现数据的分类,它很简单, 问题是精度不太够,因为它的前提是数据要线性可分(解决方案的分析),为了改进这个缺点,研究了…(新问题的引入)

这样的表现形式会带来什么问题?

上述陈述方式相信大家都不太陌生,因为它已经成为了一个讲故事的经典,可以发现很多优秀的论文,教科书,博客等都是用上述方式记录的。因为这种思维是线性的,从因到果,非常容易理解。 但是实际中经常出现一个问题,即头小身子大。往往问题背景和问题引入部分都被匆匆带过,而解决方案部分则详细叙述。最后新问题的引入也是一笔带过。这样就导致,我们平时在学习时, 学习的重点往往都只是解决方案的分析。但因为解决方案内容经常要么太庞大,要么太繁杂,以至于让我们都忘了自己究竟在学什么。就算好不容易把原理搞懂了,也忘了这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, 最终知识点永远只是孤立的知识点,并没有和其他知识形成联系。实际应用的时候,只能再一个个查看资料,费时费力。相信不少读者有类似的经验。

思维导图如何解决上述问题?

思维导图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。学习完后,列上思维导图可以帮助理清原理部分,原理部分清晰后,自然而然地就会回到问题的根源部分: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? 另外,由于思维导图的直观性,很容易就让人思考知识间的关联,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。

思维导图本身有什么缺陷?

但是要做好思维导图不是那么简单,用好它就更难了。因为名字叫思维导图,但是它只是个概念。前面也提到过,如何应用这个概念,取决于每个人,根据目的的不同,它可以有很多个变种,比如问题树, 知识图谱,逻辑关系图等。

由于思维导图只关注关键词的特性,导致它会忽略很多细节部分,也就是说它不会包含所有细节。但是对理工科,定理的前提条件,原理,应用例,关联等对于解决实际问题都是非常重要的, 因此经常需要在同一个地方出现,单纯地罗列关键词的话,会发现无法解决这个问题。

如何改进思维导图对于应用型理工科学习的缺陷?

在这里我们假设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。

制作时应铭记在心的核心概念

两个词:应用和联系。因为目的是应用,那么对于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知识间的联系的描述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,应在知识和知识的关联处做相应的标记,并且对基本原理应给出前提,核心知识, 应用例等相关关键词的解释。

辅助制作的技巧

制作思维导图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,因此很容易就忘了初心-制作的目的。因此建议大家用一个提问式框架辅助制作,比如 5w1h 框架。 在实践篇中会告诉大家具体如何操作。

实践中如何操作?

请参考: 如何用 Marginnote 做实用性强的思维导图(实践)

总结

本文主要分析了做思维导图时容易犯的错误,以及思维导图应用在理工科时的优缺点,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铭记应用和联系这两个核心概念,以及对思维导图进行一些修改和补充。

参考


期待您的分享与讨论:

Table of Contents